豬增生性腸炎

【導讀】豬增生性腸炎的綜合防治,本篇詳細介紹豬增生性腸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豬增生性腸炎的癥狀是什么、如何判斷豬增生性腸炎,豬增生性腸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案;豬場發現增生性腸炎怎么辦?豬增生性腸炎用什么藥?這里或許能給您一些幫助!
豬增生性腸炎

豬增生性腸炎(PE)是由一種被稱為勞氏胞內菌的細菌引起的豬的一種常見腸道綜合征。在不同的文獻中又有不同的名稱,比如壞死性腸炎、增生性出血性腸炎、回腸炎、局域性腸炎以及腸腺瘤病等等。

豬增生性腸炎主要發生于2月齡~6月齡的育肥豬,斷奶1月齡的仔豬及種豬也可感染。

豬增生性腸炎主要侵害豬,自然感染潛伏期為8-10天,國外引進品種,特別是大白、長白豬品種及其后代易感性較強。

PE主要發生在斷奶仔豬至成年豬,尤其是6-16周齡生長育肥豬易感,發病率在5-40%不等,死亡率不高,一般為1-10%,但生長速度明顯下降,若引起繼發感染死亡率可高達40-50%。

病豬和帶菌豬的糞便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也可通過糞便在豬只之間經消化道水平傳播,細胞內勞森菌可在鼠體內繁殖,因此嚙齒類動物可為疾病的傳播媒介,所以滅鼠有利于控制本病的傳播。

各種應激反應如轉群、混群、晝夜溫差過大、濕度過大、密度過高等;頻繁引種;頻繁接種疫苗;突然更換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豬群內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PCV-2、PRRSV);飼喂發霉飼料;

豬場同時存在的其它大腸炎的病原如豬痢疾密螺旋體、結腸螺旋體、沙門氏菌等因素可以促發增生性回腸炎,

豬增生性腸炎的潛伏期為2周~3周,體溫一般都正常。臨床上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急性型較為少見,多發于4月齡~12月齡的成年豬,主要表現為血色水樣下??;病程稍長時,排瀝青樣黑色糞便或血樣糞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轉為黃色稀糞,也有突然死亡僅見皮膚蒼白而無糞便異常的病例。

2、慢性性較為常見,多發于6周齡~12周齡的生長豬,10%~15%的豬只出現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或廢絕,精神沉郁或昏睡;間隙性下痢,糞便變軟,變稀而呈糊樣或水樣,顏色較深,有時混有血液或壞死組織碎片;病豬消瘦,弓背彎腰,有的站立不穩,生長發育不良;病程長者可出現皮膚蒼白,如果沒有繼發感染,有些病例在4周~6周可康復。

3、亞臨床型豬體雖然有病原體存在,卻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也可能發生輕微的下痢,但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明顯下降。

豬增生性腸炎以小腸及結腸黏膜增厚,壞死或出血為典型特征,有時可見腸道平滑肌顯著腫大,小腸內有凝血塊,結腸內有血液的糞便。

仔豬副傷寒和豬痢疾在發病上都與豬增生性回腸炎存在相似之處,但是仔豬副傷寒引起的腹瀉暴發會表現得更明顯,來勢會更猛一些,剖檢可見盲腸、結腸前段存在壞死灶、潰瘍灶,回腸也有病變但是輕微,并不見增生性病變;

豬痢疾病所拉稀糞中黏液較為明顯,病變局限于盲腸、回腸,主要為淺表壞死、潰瘍,也不見腸道增生

生長育肥階段和新購入后備豬隔離適應期間應該通過階段性使用泰妙菌素或泰樂菌素與阿莫西林拌料,連續7天,間隔2周,再用一次,連續1周。

飲水: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口服補液鹽以防止脫水,補充營養,提高抵抗力,減輕癥狀,減少死亡。病重豬肌注:泰樂菌素注射液,按推薦劑量肌肉注射,一天一次,連用3天。

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提高豬體的抵抗力。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用衛康對空豬舍欄徹底沖洗和消毒。

勞氏胞內菌是一種生長于腸黏膜細胞中的專性細胞內寄生菌。菌體桿狀,兩端尖或鈍圓,革蘭氏染色陰性,抗酸染色陽性。

本菌從發病豬、帶菌豬排出,通過糞便污染飼料、飲水傳染給健康豬。

豬增生性腸炎潛伏期2周~3周,生長育肥豬最易感,2月齡以內和1周歲以上的豬不易發病。各種應激在本病的發生中起到很大作用。

豬增生性腸炎主要侵害回腸黏膜,并且可以進一步蔓延到結腸,主要造成腸壁增生,有時還會造成出血。

豬增生性腸炎常常會并發或繼發沙門氏菌感染從而加重病情。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癥狀,建議以線下獸醫,面診、治療為準。
  • 索引
  • 什么是豬增生性腸炎?
  • 豬增生性腸炎的流行特點
  • 豬增生性腸炎的臨床癥狀有哪些?
  • 豬增生性腸炎的病理變化是什么?
  • 豬增生性腸炎的診斷方法
  • 豬增生性腸炎怎么治療及預防?
  • 豬增生性腸炎是什么病原引起的?
  • 相關百科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