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基質上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二次代謝產物。毒素在谷物的生產過程、飼料制造、貯存及運輸過程中都會產生。畜禽食入這些毒素污染的飼料后可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稱為豬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產生的臨床癥狀會因飼料中毒素的含量、飼喂的時間、其他霉菌毒素的存在與否、動物本身的物種、年齡及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
豬霉菌毒素中毒發生的重要因素是易感動物接觸被污染的谷物。
1、母豬
生產母豬出現流產、早產、產期延遲,死胎、弱仔率上升,產后不發情、假發情、延長發情期;小母豬假發情、未配前流膿,后備母豬不發情;配種后流膿性分泌物、久配不孕、難產率高;產后無乳、少乳,陰唇水腫,尿中帶白色絮狀物;
后備母豬未到配種日齡外陰腫脹,呈假發情等。
種公豬性欲降低、包皮炎、睪丸萎縮、精子成活率低、無精少精死精的現象增多,出現雌化性狀,大大影響繁殖率。
2、哺乳仔豬
被毛粗亂、皮膚蒼白,出現久治不愈的水樣腹瀉;外陰紅腫、水腫;四肢無力、八字腳、異嗜;發育不良、低血糖多發;后身全身哆嗦、抽搐、昏迷。
3、育肥豬群
豬只嘔吐、拒食,采食量下降,肥育豬上市日齡推遲;毛長粗亂、消化不良(可在糞便中見到未消化的飼料);耳根部有潰爛斑;生長緩慢、漸進性消瘦。
豬感染霉菌毒素的種類不同,剖解變化也有所不同。主要病變為貧血和出血。
豬口腔、食道和胃腸黏膜發炎、出血和壞死。全身黏膜、漿膜、皮下和肌肉出血;腎、胃彌漫性出血,腸黏膜出血、肝、脾腫大、出血,心肌出血;陰唇、乳頭腫大,乳腺間質性水腫。陰道黏膜水腫、壞死和上皮脫落。子宮頸上皮細胞增生,子宮壁肌層高度增厚,子宮角增大和子宮內膜發炎。卵巢發育不全,常出現無黃體卵泡,卵母細胞變性,部分卵巢萎縮。公畜睪丸萎縮。
根據病史、臨診癥狀、病理變化可做出診斷。確診需要做毒物鑒定。
1、當發現豬霉菌毒素中毒或懷疑是豬霉菌毒素中毒時,首先采取的措施應是更換飼料。即使霉菌毒素的種類尚不能確定,這項措施也是有益的。全面檢查谷物倉庫、混合設備和飼料槽,若發現結塊、發霉或霉臭的飼料應立即清除。
2、飼料受霉菌毒素輕度污染時,可在飼料中添加脫霉劑;高溫高濕季節或飼料受霉菌毒素中度污染時,每噸飼料添加脫霉劑1公斤并與多種維生素聯合使用。
目前影響養豬生產黃曲霉毒素、豬玉米赤霉烯烔、豬T-2毒素中毒、赭曲霉毒素等,飼料中國還有兩種以上的霉菌毒素,因協同或疊加作用使得低劑量的毒素也遠比單一高劑量的毒性大。